52岁的老王(化名)平时容易疲劳、乏力,这次因肺部感染后乏力加重,检查结果显示,其血钠水平仅为123mmol/L,属于严重低钠血症,因此被收入我院内分泌代谢科住院治疗。在对其进行详细问诊时,我们意外发现了一个隐藏在他体内三十多年的秘密:自青春期伊始,老王的发育就仿佛按下了“暂停键”——阴毛稀疏,胡须生长缓慢,喉结未发育,睾丸偏小,甚至在25岁时身高仍在缓慢增长。多年来,老王辗转于男科、中医科等多个科室求医问诊,却始终未能明确病因。此次住院期间,我们为老王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评估检查,垂体核磁共振检查结果显示垂体萎缩、未见垂体柄,激素检测提示肾上腺皮质激素、甲状腺激素、性腺激素、生长激素等多种激素缺乏。综合以上检查结果,老王最终被确诊为罕见的垂体柄阻断综合征(PSIS)。
什么是垂体柄阻断综合征:被切断的"生命信号线"
垂体就像人体的“激素指挥中心”,而垂体柄则是连接下丘脑与垂体的“生命信号线”。这条纤细的“桥梁”负责传递下丘脑发出的指令,调控垂体分泌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性激素等多种关键激素。当垂体柄因各种原因中断时,信号传递受阻,就会引发一系列激素缺乏症状。这种情况就被称为“垂体柄阻断综合征”。
垂体柄怎么就“断了”呢?
目前病因尚未完全明确,但研究发现以下因素可能相关:
1.围产期损伤(占60-70%):臀位分娩、难产、窒息缺氧等;2.遗传因素:有些病例与基因突变相关,如HESX1、LHX3等基因突变。3.其他因素:外伤、感染或血管异常等(较为罕见)。
如何识别与治疗垂体柄阻断综合征?
若出现以下表现,需警惕垂体柄阻断综合征:
儿童/青少年:生长迟缓、性发育延迟(如男孩14岁无睾丸增大,女孩13岁无乳房发育);
成人:不明原因的疲劳、怕冷、低血糖、反复低钠血症、性欲减退、不孕不育等。
怎么诊断与治疗垂体柄阻断综合征?
1. 检查:需完善垂体激素检测(如ACTH、TSH、FSH/LH、GH等)及垂体核磁共振。
2. 治疗原则:一旦确诊为垂体柄阻断综合征,其治疗方法主要是根据患者所缺乏的激素种类,补充相应激素。这种补充的生理替代量是身体必需且安全的,患者通常需要终身服药。在治疗过程中,需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调整药物剂量,并定期监测、终身随访。如果能够做到早期诊断并及时干预,患者完全可以避免出现并发症,其生活质量也能与常人无异。
老王的遗憾之处就在于没有及时确诊。他的青春期仿佛被按下了暂停键,发育进程受到了严重影响。如果能在青春期之前发现并进行干预,他的身高、性发育乃至整体健康状况都可能会完全不同。因此,当遇到难以解释的发育停滞、代谢紊乱或激素缺乏等情况时,应高度警惕垂体柄阻断综合征的可能性。
早诊断、早治疗,生命依然可以精彩绽放!
作者简介 孙佩佩 枣庄市立医院内分泌代谢科副主任医师,医学研究生。2015年进修于上海瑞金医院,2024年在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进修肥胖专业。兼任山东中西医结合学会内分泌专业委员会委员,山东省老年医学会第一届肥胖专业委员会,山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肥胖与体重管理专业委员,枣庄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对糖尿病及其急慢性并发症、甲状腺疾病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诊治矮小症、肥胖症、继发性高血压病、垂体及肾上腺疾病等。
(供稿:孙佩佩 审核:于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