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院重症医学科外科区收治了一位体重达130公斤、BMI(体重指数)44.98 的“白肺”男性患者。这位患者既往患有高血压脑出血、糖尿病、肾病等多种基础疾病,病情复杂。在转入时已出现严重呼吸衰竭,氧合指数低于50,厚厚的颈部脂肪根本就没有“脖子”,使气管插管、ECMO(体外膜肺氧合)、经皮气切、CRRT(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等常规急救操作变得异常艰难。一场与死神赛跑的生命保卫战就此展开。
面对传统治疗效果不佳的困境,重症医学科陈赞主任医师团队迅速启用 VV-ECMO(静脉-静脉体外膜肺氧合)支持。在床旁 DR 精准引导下,团队克服患者颈部解剖结构异常的重重障碍,成功实施了外径 9.3mm、长度 39cm 的 Crescent 双腔插管技术。在患者低血氧状态下,团队凭借高超技术和默契配合,快速完成置管和转机。
在 ECMO 生命支持基础上,重症团队联合呼吸内科、感染疾病科、心内科、肾内科等多学科专家,构建全方位救治体系:针对肥胖低通气综合征(OHS)的集束化治疗,通过 CRRT 精准调控内环境,纤支镜深部吸痰保障气道通畅,实施多重耐药菌精准打击方案,制定个体化液体管理方案,并开展早期床旁康复训练。经过一系列精准治疗,患者最终成功撤机并康复出院。这一成果标志着重症医学科ECMO团队在精准治疗、减少医源性损伤方面取得了又一重要进展。
传统的VV-ECMO支持常需要颈内静脉及股静脉两处穿刺置管建立循环管路,Crescent双腔颈内静脉插管技术难度超越了以往常规“股静脉—颈静脉”的双管置管技术,其优势也非常显著:颈内静脉单根导管置入可减少损伤,减少感染、出血等并发症,也可明显减少ECMO再循环分数,提高支持效率;患者下肢无插管,更便于患者早期开始康复训练。该技术由陈赞主任医师于2023年率先在省内引进并开展,填补了省内体外生命支持技术的空白,标志着我院ECMO救治水平已跻身省内前列。
这场生命救治是医疗技术创新与人文关怀的深度融合。从9.3mm导管的毫米级精确定位,到多学科团队的紧密协作,枣医人用专业与温度诠释了"生命至上"的医者誓言。
(供稿:重症医学科 审核:于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