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胡桃夹”这个词,可能很多人会想到德国著名的童话故事《胡桃夹子》。在医学上,也有一种疾病是以“胡桃夹”来命名,它却和浪漫文艺的童话故事没有一丁点关系。因血管走形和夹核桃的工具非常相似,就像腹腔里的“胡桃夹子”,我们把它命名为“胡桃夹综合征”。近日,我院肾内科就接诊了这样一位患者。
13岁的丽丽(化名)是个文静的初二女生,1米六的个儿,瘦弱的身材显得高挑而单薄。半年来,她总是感觉自己左侧腰痛,至当地医院就诊,查尿常规显示尿红细胞27.6/μl,尿潜血++,尿蛋白+-,肾脏彩超未见明显异常。心急如焚的父母随后带孩子来到我院进一步诊治。结合丽丽消瘦的体型,肾内科医生给她开具了腹部血管彩超,最终确诊了胡桃夹综合征。“太瘦导致的,吃胖点,定期检查,随着年龄的增长症状可缓解或者消失。”医生这句话如同一道穿透云层的光,照亮了丽丽父母心中那片暗淡无光的角落。但他们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太瘦会导致肾脏出现问题?胡桃夹综合征,一个童话般的名字,怎么会和血尿、腰痛联系在一起呢?
什么是胡桃夹综合征?
胡桃夹现象也称左肾静脉受压,是指左肾静脉回流入下腔静脉过程中在穿经由腹主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形成的夹角或腹主动脉与脊柱之间的间隙内受到挤压,常伴有左肾静脉血流速度的下降、受压处远端静脉的扩张。当胡桃夹现象引起血尿、蛋白尿和左腰腹痛等症状时,称为胡桃夹综合征。
哪些人容易发生胡桃夹综合征?
1.青少年在青春期阶段发育迅速,身高增长显著加快。
2.瘦长体型的人群由于体脂含量较低,可能导致腹主动脉与肠系膜上动脉之间的夹角变得狭窄。
3. 其他原因,包括左肾静脉位置异常,肠系膜上动脉的异常分支或起源异常等。
胡桃夹综合征的临床表现?
1.血尿:较为常见,镜下血尿占多数,但也有部分患者呈现为肉眼可见的血尿。
2.直立性蛋白尿:在平卧位休息时,蛋白尿通常呈阴性,而当处于直立位时,蛋白尿会增多。
3.腹部及腰部不适:常伴随左侧腰部不适及腹痛等症状。
4.直立性调节功能障碍:患者在由坐至立或站立时可能出现头晕、心悸、恶心、胸闷等反应,严重者会干扰日常活动与学习。
5.其他临床表现:包括但不限于慢性疲劳综合征、消化系统问题(如呕吐、便秘)及泌尿系统症状(如尿频、尿急、尿失禁),以及精索静脉曲张或盆腔淤血等情况。
胡桃夹综合征如何治疗?
对于处在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若发生胡桃夹综合征,医生一般建议保守治疗,即加强营养,增加体重。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腹腔内和肠系膜上动脉区纤维组织增多,腹膜后脂肪组织增加,静脉侧支循环的形成,这些都可以加大“胡桃夹”的夹角,缓解左肾静脉受压情况。对于成年胡桃夹综合征患者保守治疗6个月以上,或青少年患者保守治疗2年以上,效果不佳者则需要考虑手术,可以通过左肾静脉移位术或左肾静脉支架术进行矫治。
综上所述,胡桃夹综合征是一种可能威胁肾脏健康的疾病,需要我们给予足够的重视,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供稿:唐敏 审核:于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