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院消化内科徐德亮主任医师团队凭借精湛的内镜技术,成功为一名罹患贲门失弛缓症30余年的72岁高龄患者,实施了高难度的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OEM),不仅解决了困扰患者多年的吞咽难题,也标志着我院在消化系统疑难疾病诊疗领域再攀新高峰。
患者S先生自中年起便饱受吞咽困难之苦,进食后频繁出现反流、胸痛症状,长期营养不良导致体重持续下降。由于贲门括约肌无法正常松弛,食物长期滞留食管,造成食管严重扩张,他曾多次就医,但口服药物效果不佳,也曾考虑尝试手术治疗,但因风险高而未能进行。
2024年年底,患者因饮食严重困难(不能进食进水)、消瘦、贫血等入住我院胸外科。面对这一复杂病例,徐德亮主任医师团队经会诊讨论,认为可行POEM手术。随后,患者从胸外科转入消化内科,接受内镜下微创手术治疗。
术中,团队遭遇三大“拦路虎”:食管极度扩张导致解剖结构异常、管壁变薄增加穿孔风险、纤维化组织使黏膜下层隧道建立异常艰难。徐德亮主任医师凭借丰富的内镜手术经验,以毫米级精度的操作,在食管黏膜与肌层间精准开辟隧道,成功切开食管下段及贲门括约肌,全程耗时90余分钟,且术中无明显出血。术后,患者恢复迅速,48小时即可进食流质食物。1个月后复查结果显示,食管功能基本恢复正常,贲门括约肌松弛良好。患者体重增长4公斤余、贫血症状改善,困扰他半生的吞咽障碍彻底消失。“现在终于能正常吃饭了,感觉重获新生!”S先生激动地表示。
贲门失弛缓症的早诊早治是关键。若出现进行性吞咽困难、反流等症状,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避免延误治疗导致食管功能不可逆损伤。未来,消化内科将继续探索技术创新,让更多疑难消化道疾病患者受益于微创治疗。
(供稿:消化内科 审核:于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