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枣庄持续高温“炙烤”模式,气象台频频发布高温预警。大暑节气叠加三伏天,正是热射病高发的危险时期,我院急救中心已接诊多例相关患者。高温不仅“烤”验耐力,更威胁生命健康!
在中医看来,大暑时节“暑、热、湿”三邪当令,极易扰乱人体气血阴阳平衡,为热射病和脑梗埋下祸根:酷暑使汗液大量流失、津液大伤,血液浓缩变粘稠(中医称“血瘀”加重),流动缓慢,易形成血栓;同时频繁出入空调低温环境(外寒)与室外酷暑(外热),导致脉络(血管)骤然舒缩失调,易诱发斑块脱落或血管痉挛。身体里流淌的血液和渗出的汗液,其本质同样珍贵无比,它们同出一源,你的“血汗钱”与身体的“血汗”同样珍贵!
警惕“身体账户”的“血汗透支”
1.“挥汗如雨”式劳作/运动(过度耗汗)
高温作业/剧烈运动大汗不止,尤其在大暑天持续高温下,很多户外工作者(建筑工人、农民、快递小哥等)或运动爱好者,长时间、高强度劳作/运动导致大汗淋漓、衣衫尽湿,这直接大量地损耗了津液和阳气(气随津脱),严重违背“血汗同源”之理,极易导致气阴两伤,出现口干舌燥、极度乏力、心慌气短、头晕眼花、肌肉痉挛(抽筋),甚至诱发中暑。
2.熬夜加班“熬心血”(暗耗阴血)
“心主神明”,过度思虑、熬夜不眠是在直接消耗心血、心神,就像不停从“心血账户”里取钱,却很少“存入”。长此以往,身体这台“机器”因缺乏“润滑剂”(阴血)和“能量”(气)而加速损耗、早衰诱发脑梗。
3.“压力山大”,情志不畅(郁火伤阴)
长期焦虑、紧张、抑郁、易怒,中医认为“情志过极”会化火(肝郁化火、心火亢盛)。火性炎上,会灼伤体内的津液和阴血。这是在无形中“蒸发”你的体液精华。
“理财式”养生存好身体“血汗钱”
1.出汗有度,避免“挥霍”:体育锻炼量力而行,尤其在高温天,最好选择清晨或傍晚凉爽时段,注意及时补充水分(温开水、淡盐水),感觉微微汗出、周身舒畅即可,切忌追求“大汗淋漓”。减少外出,尤其避开10:00-16:00高温时段。外出务必戴遮阳帽、太阳镜,穿透气衣物。空调温度不低于26℃,避免直吹。室内外温差不超过8℃。可配合电扇促进空气流通。切忌大汗淋漓时立即冲冷水澡或猛吹空调!
2.保证睡眠:晚上11点前入睡至关重要,保证7-8小时优质睡眠,午间小憩(30分钟)养心阴。
3.劳逸结合:高强度脑力劳动间隙,闭目养神、做做眼保健操、听听舒缓音乐,让“心神”休息。
4.管理“情绪账户”:找到适合自己的减压方式,如散步、太极拳、八段锦、书法、音乐、与亲友倾诉等。保持心态平和,“恬淡虚无,真气从之”。
5.益气生津,饮食调护:足量饮水,注意少量、多次、主动饮用温开水、淡盐水、绿豆汤、酸梅汤、菊花枸杞茶等,避免甜饮料、冰镇饮品。多吃瓜果蔬菜及清淡易消化食物,避免油腻、辛辣、煎炸烧烤食物,减轻脾胃负担。
这个夏天,我院中医科愿做您的“健康理财顾问”,助您守护好这份最珍贵的“本钱”,收获长久的富足与安康!
作者简介
刘筠 中医科主治医师,硕士研究生,山东中医药肿瘤学会委员、山东中医药国医堂委员、山东中医药高专兼职讲师、枣庄市中西医结合质控秘书、枣庄市针灸学会耳穴委员会常务委员。擅长常见骨折、脱位的手法复位,咳嗽、失眠等内伤杂病的调理以及顽固性荨麻疹、皮炎、脱发、痛经、月经不调、男科常见疾病、小儿多动症、发育迟缓、尿床等疾病的诊疗。
(供稿:中医科、医务部 审核:于春梅)